李春义博士,长春科技学院教授、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究所所长、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鹿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

姓名:李春义

性别:男

教育

1997年毕业于新西兰 Otago大学医学院, 获得博士学位.

198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

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获得学士学位。

工作和成就

2023-现在:吉林省干细胞联盟副主席。与西工大联合全文在“Science”发表鹿茸再生的文章。在研究鹿茸完全再生机制的基础上发现断端干细胞的“互作伴侣”是激活哺乳动物割处再生关键。在此基础上,成功诱导大鼠断肢的部分再生。与苏州大学时玉舫院士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联合发表鹿茸超速生长不癌变的文章。

2019-现在:长春科技学院教授,长科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究所所长。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目前世界上最精细的马鹿基因组图谱,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鹿茸发生和再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9-现在: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和生科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兼职教授。吉林省长白山鹿产品研究院院长。

2014-现在:中国鹿业协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现在:吉林省鹿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4-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干细胞研究首席。首次建立裸鼠异种鹿茸生长模型。这个模型使活体检测所发现的与鹿茸发生或再生相关的候选基因成为了可能。

2007-2019年:特产研究所特聘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首次发现是皮肤的毛囊毛乳头细胞介导了鹿茸干细胞和皮肤表皮间的互作。

2013-2019年:特产所研究员、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特种动物干细胞研究团队首先科学家、中国鹿业协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对三种鹿茸干细胞(AP、PP、RM)进行了全面鉴定,提出鹿茸干细胞就是介于成体和胚胎干细胞之间的干细胞类型。

2007-2013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首次发现鹿茸干细胞的微环境,即包裹角柄的皮肤;首次在没有皮肤参与的情况下实现鹿茸再生(无皮鹿茸),打破了经典教科书的结论:没有任何外部器官在没有皮肤包裹的情况下能够生存;首次提出借用鹿茸完全再生的机制,诱导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的肢体再生的可能性,即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增强断肢断端骨膜细胞的分裂潜力。

2003-2006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全面定性了鹿茸发生和再生干细胞(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重分化潜能)。

2000-2003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用实验的方法(组织切除和移植,遗传标记法对细胞追踪)定位了鹿茸发生的干细胞。因此获得“国际科学促进会(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motion Council)”授予的“杰出科学家奖(Eminant Scientist)”。

1997-2000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博士后。用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统地研究了鹿茸发生和再生的整个过程和机制。

1990-1993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Invermay农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期间用实验证实了是内分泌,而不是神经系统,是控制鹿茸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推翻了当时普遍接受的神经为主导的观点。

1985-199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实现了“母鹿生茸和公鹿再生二次茸”的成果,并因此获得1990年中国科协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奖项

2024年国际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家杂志”全面报道了李春义团队鹿茸生物学与割处再生研究成果。

2023年“Biology”杂志特刊:“Stem Cells and Stem Niches: Homeostasi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主编

2023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鹿茸干细胞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年获吉林省政府最美教师、黄大年式好教师(吉林省唯一)。

2020年:第十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组”优胜奖“梅花鹿鹿角盘提取液抗炎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201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工作先进个人奖”

2017年:吉林省政府:“2017年长白山友谊奖”

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名):鹿茸再生干细胞的发现与哺乳动物断肢再生模型的建立

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优秀科技专家”奖

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优秀科技专家”奖

201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梅花鹿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优秀科技专家”奖

2008年: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职工创新奖”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三名):梅花鹿、马鹿高效养殖、增值技术

2003年:World Research Promotion Council:“Eminant Scientist”杰出科学家奖

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名):鹿科动物茸角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

2002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名):鹿科动物茸角发生机制与调控机理的研究

1992年:中国农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199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聘书

2025年:鹿产业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吉林农大兼职教授与博导

2018年: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茸鹿分会副理事长

2018年: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茸鹿分会产品开发部主任

2016年:吉林省鹿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Kenkyu in Stem Cell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杂志编委

2015年:SM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编委

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河北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学术顾问”

2010年:吉林省农林科技学院:兼职教授

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论文评审专家

2010年:Fronteries in BioScience”杂志 (影响因子:4.22) 特刊(Deer antler – A unique model for full mammalian organ regeneration)的主编

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吉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会议(主旨演讲,Plenary lecture)

1.  2025 第二届国际再生生物学大会(organiz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generative Biology)

2.  2024 深港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高峰论坛(深圳,广东)

3.  2024 广东药学会学术年会(江门,广东)

4.  2024 国家特种动物科技创新联盟高峰论坛(湛江,广东)

5.  2024 第十七届吉林省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长春,吉林)

6.  2024 第十五届国家细胞治疗大会—干细胞治疗与临床应用研究(北京)

7.  202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RMATOLOGY AND COSMETOLOGY (曼谷,泰国)

8.  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DITIONAL & MODERN MEDICINE(Dubai, UAE)

9.   2023 中国干细胞学会第四届组织器官再生研讨会(珠海,广东)

10.2023 华大BGI动物再生机制的进化差异与保持-专题研讨会(青岛,山东)

11.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obi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 (Singapore)

12.2023 中西医协同“旗舰”骨科项目推进会暨第七届吉林省科协科技论坛暨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专题研讨(长春,吉林)

13.2022 第十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青岛,山东)

14.2021吉林省干细胞学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学术论坛(长春,吉林)

15.2019 首届中国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与健康产业发展(长白山)论坛

16.2018年:第九届国际鹿生物学大会(丹佛,美国)

17.2018年:第四届国际和第六届中国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双阳,发起与组织者)

18.2017年:第五届中国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双阳,兼组织者)

19.2016年:第四届中国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双阳,兼组织者)

20.2015年:第六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西丰)

21.2015年:第三届中国鹿茸科学研讨会(长春,兼组织者)

22.2014年:第八届国际鹿生物学大会(哈尔滨,中国)

23.2014年:第二届中国鹿茸科学研讨会(大连,兼组织者)

24.2014年:第五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西丰)

25.2013年:第四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湛江)

26.2013年:第一届中国鹿茸科学研讨会(长春,兼组织者)

27.2011年:第三届国际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长春,中国)

28.2010年:第七届国际鹿生物学大会(Huilo,智利)

29.2008年:第三届澳大利亚干细胞学会年会(Canberra,澳大利亚)

30.2006年:第六届国际鹿生物学大会(Prague,捷克)

31.2004年:第二届国际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Queenstown,新西兰)

32. 2000年:第一届国际鹿茸科学和产品技术大会(Banff,加拿大)

著作

1.  《人工养殖鹿肉的45种烹饪方法》科普出版社 2022.胡铁军、李春义主编。(ISBN 978-7-110-10434-7/TS.139)

2.  《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李军德、张志杰主编。李春义编委之一。(ISBN 978-7-5214-1927-6)

3.  《常用动物药材识别图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李军德主编。李春义编委之一。 (ISBN 978-7-5335-5154-4)

4.  《药用动物原色图典》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李军德、黄璐琦、李春义(主编)。(ISBN -978-7-5335-4682-3)

5.  《中国药用动物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李军德(主编),李春义和另外4人(副主编)。(ISBN 978-7-5335-4172-9)

6.  《中国养鹿大成》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赵世臻(主编)、李春义和另外八人副主编。

7.  《实用鹿茸加工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王贵成、于文林、李春义主编。(ISBN 7-5038-1131-5/S.0635)

8.  《鹿茸》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88。李春义、赵世臻、王文英著。(ISBN 7-80026-034-8/S.24)

9.  《中国养鹿文献荟萃1949-1990》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0。赵世臻(主编)、李春义和另外五人副主编。

学会、协会

2025年:国际再生生物学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generative Biology)

2021年: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

2016年:中国干细胞学会会员

2014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养鹿协会高新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3年:吉林省动物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5年:澳大利亚干细胞学会理事

1985年:中国特产学会常务理事

基金项目(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鹿茸研究鉴别诱导大鼠断肢软骨痂向再生芽基转化的因子(项目代码:32470892),50万,项目起止日期2025.01-2028.12(主持人)

2.  吉林省科技厅自由探索项目:鹿茸干细胞微环境双向调控细胞分化,去分化与再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项目代码:YDZJ202401453ZYTS),25万,项目起止日期2024.01-2026.12(主持人)。

3.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吉林省梅花鹿产业振兴及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研究(第三名)。课题3:中国(吉林)梅花鹿产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战略研究(项目代码:JL2022-05 ),17.5万,项目起止日期2022.06-2023.06(主持人)。

4.  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医药办):梅花鹿各药用部位传统核心功效的现代药理学内涵、生物学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项目代码:20220304001YY),200万,项目起止日期2022.07-2025.07(第二名)。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基金):鹿茸独有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与鹿茸药效内在关联研究(项目代码:U20A20403),350万,项目起止日期2021年1月-2024年12月。

6.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生物组学大数据的鹿茸生物活性物质谱系建立 与功能鉴定(项目代码:20170101003JC),100万,项目起止日期2017年1月-2019年12月。

7.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研究先导专项:以鹿茸为模型探讨哺乳动物器官再生的调控机制(项目代码:XDA16010105),720万,项目起止日期2017年11月-2022年11月。

8.  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项目代码:无),2.3百万元/年。通过调控干细胞提高特种动物生产性能以及产品附加值的研究(特种动物干细胞研究、开发与利用)。项目起止日期2014年1月-2019年12月,共13.8百万元。

9.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鹿茸生物反应器表达活性蛋白因子的研究。(项目代码:20140101139JC),15.5万元,项目起止日期2014年1月-2015年12月。

10.国家973子课题: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实现生产蜡片鹿茸。(项目代码:2012CB72),40万元, 项目起止日期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探寻刺激鹿茸血管和神经完全再生物质的研究。(项目代码:31170950),60万,2012.1-2015.12。

12.国家973前期专项:哺乳动物器官鹿茸完全再生相关信使生物分子的鉴别及功能分析。(项目代码:2011CB111515),55万,项目起止日期2011年4月-2013年8月。

13.国家863课题: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家蚕生物反应器产业化体系与产品开发)。(项目代码:2011AA100603-01),150.48万,项目起止日期2011年1月-2014年12月。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利用独特的细胞共培养体系分离刺激哺乳动物器官完全再生物质的研究。(项目代码:31070878),33万,项目起止日期2011年1月-2013年12月。

15.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立鹿茸生物反应器的研究。(项目代码:20101575),6万,项目起止日期2010年1月-2012年12月。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鉴别和分离刺激哺乳动物器官鹿茸完全再生小分子物质的研究。(项目代码:30971664),6万,项目起止日期2009年1月-2010年12月。

17.新西兰国家科学基金项目(FRST: Foundation of Resear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项目代码:C10X0207),共3百万新西兰元,项目起止日期2003年1月-2008年12月。

省级平台(主任)

1.  2024 吉林省双阳鹿茸科技小院(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24年获批

2.  2024 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省教育厅、人社厅)2024年获批

3.  2023 吉林省专家工作站(省科协)2023年获批

4.  2021 吉林省干细胞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省干细胞学会)2021年获批

5.  2021 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2021年获批

6.  2019 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科技创新中心(省科技厅)2019年获批

7.  2019 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2019年获批

专利

1.  发明:一种让母鹿连续生茸的方法(申请号:202411536979.4)李春义;马超;王文英

2.  发明:一种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诱导剂及其简便诱导母鹿生茸的方法(申请号或专利号:202311327105.3)李春义;马超;王文英

3.  发明:一项鹿茸尖移植诱导异位生茸的技术(申请号或专利号:202311336193.3)李春义;赵全民

4.  发明:一种皮肤与骨膜或环形软骨痂互作及其诱导断肢及骨再生的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2410471610.3)李春义,张国坤

5.  发明:一种皮肤夹持器的设计和组装(授权:ZL 2020 1 0844784.1)李春义

6.  发明:一种真皮毛乳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应用(授权:ZL201510309833.0)孙红梅;李春义;褚文辉;路晓;赵海平

7.  发明:一种麝香鼠香腺分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应用(授权:ZL201510393403.1; IPC: C12N 5/071)李春义;王文英;安培培;郭倩倩

8.  发明:一种哺乳动物三叉神经节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应用(实审;NL201410826389.5)孙红梅;李春义;王大涛;刘振;赵海平

9.  发明:一种不同区段鹿茸粉的鉴定方法及应用(授权;ZL201510016444.9)赵海平;李春义;李贺;董振

10.发明:一种鉴定参与毛发发育细胞的方法及应用(授权:201410794830.6)赵海平;李春义;孙红梅;褚文辉;刘振

11.实用新型:一种鹿科动物可升降移动手术台(受权  NL 201420244481.6)褚文辉;李春义;赵海平;王大涛;孙红梅

12.实用新型:一种特种动物无菌组织采集装置(受权;NL 201420244472.7)赵海平;李春义;褚文辉;孙红梅;王大涛

13.发明:一种梅花鹿鹿茸Tβ10重组蛋白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实审中;NL 201510180774.1)褚文辉;李春义;王大涛;刘喜东;金美伶;孙红梅

14.发明:一种鹿茸生物反应器的构建方法(受权;201510187525.5)李春义;褚文辉;赵海平;孙红梅;刘振;金美伶

15.实用新型:一种动物组织切割器械(受权;NL 201420335401.8)李春义 褚文辉 赵海平

16.实用新型:一种活体组织致密穿孔器(受权;NL 201420244482.0)李春义;褚文辉;赵海平;孙红梅;王大涛

17.发明:一种动物皮内切割组合刀具(受权;ZL 20140281710.6; IPC:A61D 1/00)李春义;赵海平;褚文辉;巴恒星;杨春

18.发明:一种骨膜条件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受权;ZL 201410401158.X;  IPC:C12N 5/071)李春义,王文英,孙红梅

发表的文章(见附件)

英文SCI:147篇;中文核心:123篇